行業(yè)雙強聯手,啟動8英寸氮化鎵晶圓量產計劃!

作者 | 發(fā)布日期 2025 年 07 月 02 日 13:38 | 分類 企業(yè) , 氮化鎵GaN

7月1日,氮化鎵(GaN)功率半導體領域的領導者納微半導體(Navitas Semiconductor)宣布,與全球領先的晶圓代工廠力積電(Powerchip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, PSMC)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。

此次合作的核心在于正式啟動并持續(xù)推進業(yè)內先進的200mm硅基氮化鎵技術生產。此舉旨在顯著提升供應鏈韌性、加速技術創(chuàng)新,并優(yōu)化成本效益,從而推動氮化鎵技術在人工智能(AI)數據中心、電動汽車(EV)、太陽能以及智能手機和家電等高增長市場的廣泛應用。

圖片來源:納微半導體

強強聯手,擴大GaN制造規(guī)模

納微半導體計劃利用力積電位于中國臺灣新竹竹南科學園區(qū)8B工廠的200毫米產線進行生產。該工廠自2019年投入運營以來,已展現出支持包括微型LED到射頻氮化鎵器件在內的多種高產能氮化鎵制造流程的強大實力。

力積電憑借其先進的180nm CMOS工藝能力,將為納微提供更小、更先進的工藝節(jié)點。納微寬禁帶技術平臺高級副總裁Sid Sundaresan博士表示,在180nm工藝節(jié)點上生產200mm硅基氮化鎵,將使公司能夠持續(xù)創(chuàng)新,實現更高功率密度、更快速度和更高效率的器件,同時大幅提升成本控制、規(guī)模化能力和制造良率。

此次合作中,力積電將為納微半導體生產100V至650V的氮化鎵產品組合,以滿足48V基礎設施對氮化鎵日益增長的需求,特別是針對超大規(guī)模AI數據中心和電動汽車。首批器件預計將于2025年第四季度完成認證。其中,100V系列計劃于2026年上半年在力積電率先投產,而650V器件將在未來12-24個月內從納微現有的供應商臺積電逐步轉由力積電代工。

行業(yè)背景顯示,納微半導體此前的GaN功率IC主要在臺積電的晶圓廠進行生產,早期報道指出納微可能利用的是臺積電的6英寸晶圓廠工藝,其GaN-on-Si生產利用成本效益高且廣泛可用的250-350納米設備,保持了較低的制造成本。此次向力積電的戰(zhàn)略轉移,不僅是產能的擴展,更是納微半導體在供應鏈多元化、風險分散及成本效益優(yōu)化方面的重要戰(zhàn)略部署,旨在充分利用200mm晶圓生產的規(guī)模優(yōu)勢。

技術與市場雙驅動,賦能多領域創(chuàng)新

納微半導體近期在全球多個關鍵市場取得了顯著進展,彰顯其在氮化鎵(GaN)和碳化硅(SiC)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及其廣泛的應用潛力。

在AI數據中心與電動汽車領域,納微的氮化鎵與碳化硅(SiC)技術已成功助力NVIDIA 800V HVDC架構應用于1兆瓦以上IT機架,充分展現了其在大功率解決方案上的卓越能力。在太陽能方面,全球領先的太陽能能源解決方案公司Enphase已宣布其下一代IQ9產品將采用納微的650V雙向GaNFast氮化鎵功率芯片,進一步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發(fā)展。

圖片來源:納微半導體

特別是在車載應用領域,納微的高功率GaNSafe技術憑借其通過AEC-Q100和AEC-Q101車規(guī)認證的旗艦產品,正逐步深入商用車載充電機(OBC)和高壓轉低壓DC-DC變換器等電動汽車核心應用。此項技術已成功進入長安汽車的首款商用氮化鎵車載充電器,標志著納微車規(guī)級GaN解決方案的商業(yè)化進程邁出了重要一步。

而在核心技術布局方面,納微半導體推出了GaNSense?和GaNSlim?等先進技術。GaNSense?技術通過將氮化鎵器件與驅動、控制、感應及保護功能集成,實現了無損可編程電流采樣,有效提升了能效并降低了損耗,該技術已應用于Redmi K50冠軍版電競手機的120W氮化鎵充電器中。

而GaNSlim?氮化鎵功率芯片則采用納微專利的DPAK-4L封裝,集成了智能電磁干擾(EMI)控制和無損電流感測功能,旨在打造業(yè)界最快、最小、最高效的解決方案。納微還推出了97.8%超高效的12kW超大規(guī)模AI數據中心電源,采用氮化鎵與碳化硅混合設計,符合開放計算項目(OCP)要求,以及第三代快速碳化硅MOSFETs,進一步提升AI數據中心功率并加快電動汽車充電速度。

(集邦化合物半導體 竹子 整理)

更多SiC和GaN的市場資訊,請關注微信公眾賬號:集邦化合物半導體。